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九三学社李青教授课题组在能源材料水解领域又获重要进展
发布时间:2019-11-19 12:28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近日,西南大学九三学社三支社社员李青教授课题组在国际著名刊物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影响因子:14.229)上发表题为“Assembling amorphous (Fe-Ni)Cox-OH/Ni3S2 nanohybrids with S-vacancy and interfacial effects as an ultra-highly efcient electrocatalyst: Inner investigation of mechanism for alkaline water-to-hydrogen/oxygen conversion”的研究论文,这是该课题组2019年以来发表的又一篇高水平论文,之前一篇发表在该期刊上。两篇论文的第一作者是西南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2017级硕士生车奇军,李青教授为通讯作者,西南大学为该成果的唯一单位。

析氢HER)、析氧OER电极材料是构成电催化水解器的核心要素开发低成本高活性高稳定性的双功能催化材料是目前世界级的挑战,基于HEROER催化循环机理,其活性位是不相容的,单一的析氢、析氧催化剂的混合会导致活性中心的大面积相互覆盖,使得活性反而次于单一组分;因此,如何设计高活性、高稳定性的廉价材料成为棘手的关键。若能实现原子水平的混合或者纳米级裂缝的层-层组装界面策略,将最大化暴露活性位点。课题组前期为此精巧设计了基于一步电子诱导共沉积机理的原子级别(Ni-Fe)Sx/NiFe(OH)y复合催化材料,在准工业环境测试下,可以实现大电流密度超高效、稳定的水解,有望实现工业化大规模生产。为了更进一步地提升水解-氢能转换效率,降低整个水解过电位。课题组又进一步设计了非晶态(Fe-Ni)Cox-OH/Ni3S2纳米复合催化电极材料,巧妙地调控Ni3S2为非晶态同时引入纳米裂缝和界面效应,使(Fe-Ni)Cox-OH纳米薄膜完全暴露于电解质中,该双功能材料实现了超高效的水解,可作为商业规模化运用的优选材料。进一步的DFT计算表明非晶Ni3S2活性>缺陷型>结晶型,本文工作为其他类型的复合材料设计提供了基础指南。罗畅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