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民盟重庆市委会副主委、西南大学副校长温涛准备了一份题为《加快“互联网+”时代高素质青年农民培育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提案。这份提案,凝聚了温涛3年来在基层实地走访调研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
“正是在基层真实看到了农村缺少高素质青年农民的现状,也通过走访了解到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结合自己的思考最终形成这份提案。”温涛说,希望通过自己的提案,能让更多人关注到加快培育高素质农民的迫切性。
2017年起,温涛就开始参与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的调研和评估。3年间,温涛的足迹覆盖了四川、河南、广西、宁夏等地。通过调研,他发现由于现有农村培训教育体系的缺陷,乡村从业主体明显老化,掌握现代生产技能、信息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的高素质青年农民严重不足。“简单来说,就是农村的青年太少了。”
通过查阅相关文件资料,积极走访调研,温涛总结出现阶段加快高素质青年农民群体成长存在的问题:一是培育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忽视了“互联网+”时代提升乡村人力资本的特殊性,高效的培育平台尚未建立;二是培育供需匹配度不高,培育资源配置效率不高;三是培育内容不合理,信息技术和金融等方面知识技能培训严重不足;四是培育经费来源单一,尚未形成稳定充足的投入机制;五是相应配套措施和发展环境存在缺陷,培育保障机制仍不健全。
针对上述问题,温涛提出了建议。技术赋能,应该充分利用数字经济平台、网络云课堂、在线直播、可视化技术等,打造线上线下终身学习的平台。同时,对具有潜力的青年农民进行差异化、动态性的培育,搭建全国性的高素质乡村人才服务平台。利用大数据、云平台等,针对不同地区的产业发展,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地去完善培育计划和方式。
在提升综合能力方面,温涛建议要提升高素质青年农民的金融素养,增强这一群体应用互联网手段发展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的能力。同时,政府应鼓励企业、民间的社会资金、金融资本等更高效地支持高素质农民创业,以吸引更多的优秀青年到农村去、到基层去。
展望未来,温涛有一个美好的期待:“希望以后的农村,在‘互联网+’的加持下,让手机变成‘新农具’,让直播变成‘新农活’,让农民当上‘带货王’,乡村越来越振兴,百姓越来越富裕。”
(来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