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聚焦两会|听全国人大代表的声音:谢德体
发布时间:2022-03-04 18:17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全国人大代表、民革党员、资源环境学院谢德体教授赴北京参加2022年全国两会,他将把来自基层、百姓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带到大会,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汇聚智慧力量。


培育职业院校走出去国家品牌

当前,我国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职业教育迎来发展的春天。但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总体还不高,国际化技能人才培养仍是短板,国际交流合作规模需进一步提高。为此,全国人大代表、西南大学教授谢德体建议,应加快国际化技能人才培养,培育职业院校走出去国家品牌,要重点满足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职业教育机构交流合作,探索实施一带一路技能人才订单式培养。

谢德体指出,弥补职业教育国际化短板,就要加快探索国际合作办学的路径,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等方面加快国际合作,实现技能人才跨文化能力培养,加快人才培养标准与国际接轨,积极开发国际通用的课程体系,探索境外办学、线上教学。

瞄准全球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的方向,传统的技能人才培养已难以满足新时代的发展需求,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上加快升级换代,由普通技能人才培养向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转变,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谢德体说。

此外,谢德体建议,尽快完善职业教育法规体系,完善高职院校“1+X”证书制度的内涵,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对留学生招生专业的备案制度,助力非营利性民办高职教育与公办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推动落实绿色税制,三峡库区山更青、水更绿了

作为资源环境方面的学者,谢德体从2012年开始,多次带领团队深入三峡库区,调研农业发展面临的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综合性工作,特别是污染物排放具有瞬时性、隐蔽性和流动性的特点,需要跨区域、跨部门的通力合作。谢德体说,十年基层调研中,最直观的改变是三峡库区乃至整个长江上游山更青了、水更绿了,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谢德体在研究生态农业、生态建设的同时次带领团队深入三峡库区,调研农业发展面临的环境问题。

近年来,重庆税务部门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绿色税制,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贡献了税务力量。谢德体说,重庆税务局、生态环境局以及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等部门建立了数据共享机制,川渝两地税务部门统一了建筑施工扬尘排污系数等政策口径,这种跨部门、跨区域的协作,促进了企业加快转型升级、节能减排,走生态绿色发展之路。

谢德体认为,重庆税务部门积极发挥绿色税制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正向引导和反向倒逼作用,主动服务企业节能减排,驱动重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守好一江碧水、两岸青山。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税收政策,逐渐形成以环境保护税为主体,以资源税、耕地占用税为重点,以车船税、车辆购置税等税种为辅助的绿色税收体系,涵盖资源开采、生产、流通、消费、排放等多个环节。

绿色税制在激励企业绿色转型升级上发挥了积极作用,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社会共识。谢德体认为,在排污费改为环保税后,多排多征、少排少征、不排不征的征税原则倒逼企业提升环保意识,让曾经的污染大户主动节能减排,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同时,企业提高资源利用率、进行超低排放技术改造等,还能享受资源税、环保税等方面税收优惠政策,有效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绿色发展理念也更加深入人心。

面对碳达峰、碳中和的新形势新要求,谢德体希望国家持续完善绿色税制,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持续激励企业绿色发展,同时在保护耕地和提升土壤有机质方面发挥税收调节作用,达到绿色发展和降低税负的双重目标。他也将继续为生态环境建设持续向好建言献策。

制定完善餐厨垃圾资源化标准体系 加快餐厨垃圾处理利用

谢德体介绍,餐厨垃圾具有污染物和资源的双重属性,处理得当可变废为宝成为资源,处理不当则污染环境、危害健康。餐厨垃圾的处理需要利用多种设备和工艺技术,最理想的状态是最终形成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从调研情况看,大多数推行垃圾分类的城市实施效果较差,流于形式。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垃圾分类处理设施不足,尤其是占生活垃圾比重50%-60%的餐厨垃圾的分类处理设施严重不足。2020年中国的餐厨垃圾产生总量达到1.2775亿吨,而处理能力仅为0.24亿吨。

导致餐厨垃圾分类处理设施严重不足的重要原因是投资严重不足,社会资本难以在投资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中获得相应的收益而止步不前。目前的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仅集中在低端的能源化,不仅利用率极低,造成资源浪费,还要为废水废气达标排放处理支付高额运行成本。

他表示,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的产品由于缺乏产品标准,难以进入市场,商业逻辑还没有打通,不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整个餐厨垃圾处理项目的经济性大打折扣,社会资本望而却步,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无法可持续运行,要么举步维艰,要么过度依赖政府财政补贴,给地方财政造成一定负担。

谢德体称,目前餐厨垃圾的主流处理工艺产物主要为沼渣、沼液和堆肥。餐厨垃圾堆肥、沼渣、沼液没有标准难以进入市场。现行《有机肥料》(NY 525-2012)仅适用于畜禽粪便、动植物残体和以动植物产品为原料加工的下脚料为原料的有机肥料,且没有关于腐熟度指标的要求。涉及沼渣、沼液等肥料化的《沼肥》(NY/T 2596-2014)仅适用于以农业有机物为原料得到的沼渣和沼液,不适用于餐厨垃圾为原料得到的沼渣、沼液作肥。

餐厨垃圾过高的盐含量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一方面,盐含量可能会抑制微生物生长,进而阻碍堆肥进程;另一方面,以此为原料的有机肥料可能会抑制种子萌发,长期施用也可能会导致盐分累积,存在使土地逐渐盐碱化的风险。

餐厨垃圾饲料化新技术缺乏生产工艺和产品标准。《餐厨垃圾处理技术规范》(CJJ 184-2012)中虽然提及饲料成品质量应符合《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但由于动物同源性的问题,直接饲喂动物这条路基本没人敢走。随着黑水虻养殖、单细胞蛋白培养技术的发展,昆虫蛋白和微生物蛋白饲料已经完全避开了动物同源性的问题,但这些新技术缺乏相关生产工艺和产品标准,难以进入市场。

终端产品的消纳受阻。餐厨垃圾不能分类单独处理,必造成生活垃圾前分后混的局面,严重影响了垃圾分类政策的实施和成效。因此,生活垃圾分类的实施,关键在于餐厨垃圾分类处理,而核心在于要建立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产品应用于农业和林业生产的标准,畅通其市场准入的渠道。

谢德体建议,尽快修订《有机肥料》标准。一是将餐厨垃圾列入有机肥料原料,打通餐厨垃圾直接好氧堆肥利用途径。二是增加有机肥料腐熟度的指标,避免“24小时成肥的闹剧频频上演。

尽快修订《沼肥》标准。一是将餐厨垃圾列入沼肥原料,打通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后沼渣和沼液肥料化利用途径。二是增加沼肥腐熟度的指标,避免沼肥施用对作物的烧苗。

建立盐分和油脂的指标。用科学的基础研究指导不同地区建立《有机肥料》《沼肥》中的盐分和油脂的指标。在各地土壤监测中开展相关基础研究,科学评估不同地区因降雨量不同可以施用的有机肥盐分指标,以及不同土壤和作物类型对盐分的耐受能力,让《有机肥料》《沼肥》中的盐分和油脂的指标有据可依,保证有机肥料、沼肥的产品品质和安全性。

尽快制定餐厨垃圾饲料化利用标准体系。一是制定餐厨垃圾生产黑水虻、蝇蛆等昆虫蛋白以及酵母菌和细菌等微生物单细胞蛋白的生产技术规程,保证餐厨垃圾饲料化利用经过生物转化,避免直接饲喂使用的同源性问题。二是制定以餐厨垃圾为原料来源的昆虫蛋白和微生物单细胞蛋白的饲料产品标准,打通餐厨垃圾饲料化利用途径。

修订《餐厨垃圾处理技术规范》。在《有机肥料》《沼肥》修订和饲料化利用标准制定的基础上,修订《餐厨垃圾处理技术规范》(CJJ 184),形成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的系统标准。

来源中国新闻网、中国教育报、财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