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和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相继在北京闭幕。会议召开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学校副校长赵玉芳认真履职,在前期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聚焦教育科技、环境保护、食品健康等领域积极建言献策,发出响亮“西大声音”,受到各级各类媒体关注报道,部分报道内容如下:

加强青少年身心一体健康教育
赵玉芳表示,身心健康二者既相辅相成又相互牵制,青少年身心健康一体教育面临系列问题,必须进行身心健康一体教育。
她建议,扩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加入包括身体发育、身体健康、身心相互作用在内的青少年身心一体健康教育,并落实到各级学校的必修课程中,避免身心健康教育分离或不均衡。分性别设计青春期身心一体健康教育专题,加入6到8年级必修课程,综合身体发育尤其是性发育以及相关知识、性别交往边界与亲密关系建立、性别平等与自我保护等内容,结合《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相关要求,落实、落细青春期身心一体健康教育,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同时,有关部门应重点关注高风险群体,加强身心一体健康教育,设置专项强化农村学校学生、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等高风险群体的教育。
(中国教育报客户端(3月1日)、央视《两会1+1》(3月6日)、《中国青年报》(3月5日第7版)、《民主与法制时报》(3月7日第3版)等报道)
将2—6岁学龄前自闭症儿童纳入幼儿园免费体检体系
赵玉芳表示,于自闭症儿童的特殊性,许多2-6岁的患儿未进入普通幼儿园就读,没有享受幼儿园儿童免费健康体检。
她建议,相关部门共享自闭症患儿信息,将康复机构的自闭症儿童纳入幼儿园免费体检体系,定期进行基础健康检查。同时在妇幼保健院和儿童医院的门诊设立专门的自闭症儿童免费基础体检通道,并进行广泛宣传,保证自闭症儿童基础体检应检尽检。此外,在农村幼儿园增加适用于2-6岁自闭症儿童的行为发育测试量表,加强对农村儿童的自闭症筛查,实现幼儿健康体检全覆盖。
(中国教育报客户端(3月1日)、重庆广电-第1眼新闻(3月7日)、光明网(3月9日)、《重庆日报》(3月11日第6版)等报道)
健全特殊学生教育资助体系
赵玉芳调研发现,对于特殊教育学生的资助已覆盖全学段,但是以物质为主的资助,难以满足这些学生心理健康、能力发展等赋能发展需要,也缺少激励型资助。
她建议,进一步健全特殊学生教育资助体系。一是统筹建立“基于特殊学生全面发展”的全学段教育资助体系。在提高现有的保障资助的金额,提高保障水平的同时扩大保障资助的范围。二是建立特殊学生发展型专项资助。包括体育活动设施专项、心理健康专项、职业学校职业发展专项等。三是建立特殊学生专项激励奖学金。建议参照国家励志奖学金的设置方式和设置标准,在高中(包括中职) 阶段、大学(包括研究生阶段)设置只针对特殊学生的专项奖学金,根据特殊学生的身心发展实际建立评审标准。
(中国教育报客户端3月1日等报道)
优化长江流域鱼类多样性监测体系
赵玉芳表示,虽然长江禁渔政策实施以来,物种多样性和生物完整性得到提升,但长江流域鱼类多样性监测体系仍存在不足。
由此,她建议,加大对长江鱼类基因组测序的投入,建立覆盖全流域的长江鱼类遗传多样性数据库。利用全基因组信息,开发鱼类家系群体特异遗传变异标记,搭建基于全基因组信息的增殖放流智能评估系统。通过图像识别与声呐探测技术、eDNA技术等建立多模态鱼类智慧监测系统,高效监测鱼类的空间分布和动态变化。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数智化管理平台,提升数据分析和应用能力,为长江鱼类资源管理和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重庆广电-第1眼新闻(3月7日)等报道)
加快研发推广“特医食品”
赵玉芳表示,目前,我国特医食品产品供给有限,且可及性不强,急需加快研发和上市推广。
对此,她建议,重视产品研发,加快研制适合中国人体质、生理和代谢特点的产品,不断满足特殊群体营养需求。规范产品使用,出台特医食品临床使用指导性文件,提高服务患者的可及性、便利性。强化宣传推广,加强医生和医务人员营养辅助治疗培训,开展特医食品科普活动,提升群众对特医食品的正确认知。鼓励商业保险,建议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支持地方通过商业健康保险等多种渠道,逐步提升保障水平,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中国科学报-科学网(3月5日)等报道)